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渭河盆地是位于鄂爾多斯盆地與秦嶺造山帶之間的一個東西向展布的新生代斷陷盆地。通過歷年來的調查研究已經證實,渭河盆地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及水資源,此外,通過地震、鉆探以及取樣分析研究,發現渭河盆地地熱水中還富含多種成分、多種成因的天然氣資源。渭河盆地地熱水溶天然氣成分十分復雜,主要包括烴類氣體、非烴類氣體以及惰性氣體;成因類型具有“異巖多源”的特點,即地殼深部幔源氣與殼源氣的混合,深部無機氣與沉積層中有機氣的混合,不同地區不同源巖、不同母質類型氣體的混合(煤型氣、油型氣),不同成...
可分為區域性監測點和專門性監測點兩類。區域性監測點又可分為控制性監測點和輔助性監測點??刂菩员O測點一般是在供水勘探過程中選留下來作為長期監測的鉆孔和專門施工的監測孔。它主要構成不同水文地質單元和不同含水層組地下水動態特征的基本監測線。輔助性監測點屬于面上均勻分布的點,一般選擇機井民井即可。專門性監測點是指為某種或某些專門目的,如為了解某一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而布置的監測點,包括監測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監測地面沉降。監測海水入侵,監測某一污染源對地下水污染的影響等的監測點。監測點的密...
水位監測頻率根據水動態變化幅度和監測點分類確定地下水位的監測頻率??刂菩员O測點每五天監測一次(其中20%的點應按裝自計水位計),監測日期一般要求為逢五逢十日。輔助性監測點可每十天或每月監測一次。在南方巖溶地區的監測頻率:控制點每三天一次,雨季還要加密至每天監測二次。每1年要統測一次豐、枯水期的水位。水質監測頻率一般每年采樣兩次,即在地下水的枯水期與豐水期各采一次。根據具體情況,采樣次數可適當增加,在已了解水質變化規律的情況下也可1-2年采樣一次。每3年進行一次監測點水質普查。...
我國地熱資源遍布全國各地,據初步估算,全國主要沉積盆地距地表2000m以內儲藏的地熱能,相當于2500億t標準煤的熱量,可釆地熱資源量約為33億t標準煤,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全國每年可開發利用地熱水總量約為68.45億m3,折合每年3284.8萬t標準煤的發熱量。近年來,我國地熱能的熱利用發展較快,主要是熱水供應及供暖、水源熱菜和地源熱菜供熱、制冷等。截至2006年,我國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熱流體資源量已達4.457億m3,居第1位,而且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長。2006年1月1R...
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⑴。然而,由于我國煤礦企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管理和安全科技水平等原因,煤礦的重大、特大事故時常發生[2]。熱害是礦井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災害之一,是礦井向深部發展不可避免的。在礦業發達的國家,熱害問題出現的早。如南非礦井巳達到400m左右;印度、巴西的金屬礦井有的已超過200m;蘇聯、西德。英、法等國超千米煤礦較多。另外,在某種特殊條件下水溫高達50~9(rC。70年代,我國在千米深煤礦井下遇到的...
斷裂構造因素渭河盆地位于秦嶺緯向構造體系、祁呂賀蘭山字形構造體系、新華夏構造體系和隴西旋卷構造體系這四大構造體系的交匯疊合部位,受其影響強烈,斷裂構造極為發育,其中超殼斷裂就有三條,這些作為深層富氦水溶氣運移通道的規模大,延伸廣而深的斷裂對其分布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渭河盆地地熱水溶氣中的氦氣主要為殼源成因混有很少量的幔源氦氣,即氦氣的主要源巖為深埋于地下的富鈾花崗巖。在深部生成的氦氣和其它元素,溶解在殼源深度的熱流體中通過斷裂構造向上運移,在到達盆地現代水循環極...
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家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本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能源中惟一的地下礦藏,地熱是可再生能源中現實并具競爭力的能源之一,目前已有110個國家在開發利用,成為油氣等常規能源有力的補充。近5年來*地熱能熱利用年均增長約13%,2005年底,世界上已有24個國家建成高溫地熱資源的發電利用,總裝機容量約900萬千瓦,占世界能源構成的近1%。國外地熱研究已經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并從以地球內部熱狀態為主要內容(熱傳導方程、...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熱體,它的內部擁有巨大的熱源和很高的溫度。但不同大地構造單元或不同盆地類型的熱流場或地溫梯度差異頗大,如新生代火山活動區的平均大地熱流達90.43mW/m2,而前寒武紀基底僅有38.52niW7m2。地溫梯度隨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影響特定地區地溫場的主要因素有大地構造性質、基底起伏、斷裂構造、巖裝活動、巖層的導熱率、地下水活動等。地溫直接造成了深礦井“熱害",也是其它動力災害的誘因之一。據波蘭、比利時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研究,高溫礦井的熱源包括圍巖放熱和氧化放熱...
淮北地區屬季風暖溫帶半濕潤氣候,礦區南部(祁南等地區)屬北溫帶季風區海洋~大陸性氣候。據宿州市氣象局觀測資料,本區氣候變化明顯,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溫和多東北風,夏季炎熱多雨多東?東南風,冬季寒冷多北~西北風,大風速達18m/秒,平均風速約3rn/s,主導風向為東~東北風。;夏天炎熱多雨,且多集中在7、8月份,年降雨量平均在800rnm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凍結期一般在十二月上旬至次年的2月中旬,凍土深可達19cm。高氣溫40.3°C(1988年7月8日),低氣溫為-2...
水文地質學是專門研究地下水的,門科學。我國雖然對地下水認識和開發利用的歷史悠久,但真正運用科學理論與方法對地下水調查研究,開端于20世紀30年代。當時有地質學家在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區作地下水的調查研究,并著有論文或報告。水文地質學作為地質科學領域內一門獨立的應用地質學科,是在新中國成立后,20世紀50年代才迅速發展起來的??v觀我國水文地質的發展歷史,總體可分為四個時期:萌芽時期(20世紀前);初始時期(1900-1950年),開始應用地質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地下水;奠基時期(1...